不锈钢钣金件表面质量及设计原则
不锈钢钣金件在状态稳定且合格率达到匹配要求时,开展焊接匹配验证。开展匹配验证时,不锈钢钣金件的合格率要求为整体合格率>80%,且基准孔及基准面合格。匹配验证时,按照焊接工艺要求的搭接顺序,依次将不锈钢钣金件放置在夹具工装上。先在夹具的自由状态(未夹紧时)下进行匹配,检测此时孔、面及制件间的搭接状态,使用间隙尺、塞片等工具进行数据测量;先排除冲压零件之间及零件与夹具支撑点之间的干涉点;其次,记录不锈钢钣金件与辅助支撑之间的间隙;夹紧状态下,用塞尺检测匹配部位的间隙,结合冲压单件的检测数据,判断问题制件,做出相应整改要求。
不锈钢钣金件的表面质量缺陷可分为A类缺陷、B类缺陷、C类缺陷三种类型。A类缺陷是顾客所不能接受的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B类缺陷是顾客可以看到或摸到的缺陷,一般指比较严重的配合缺陷;C类缺陷是指用油石打磨后才会发现的缺陷,通过模具结构调整是可以改进的,该缺陷一般不会引起用户的索赔。
不锈钢钣金件表面质量检验方法可分为外观检验方法和尺寸检验方法两种类型。外观检验可通过观察者表面目视、检查员触摸检查及表面油石打磨不锈钢钣金件等方式进行。尺寸检验则需通过借助刚量工具进行检验,如利用检具,检验不锈钢钣金件外形和尺寸精度;或使用三坐标刚量仪,对不锈钢钣金件孔的位置进行刚量。
不锈钢钣金件生产工艺中的基本工序包括了四种:局部的成形、弯曲、冲裁以及拉伸这四个成形工序。冲压工艺中的冲裁工序能够的分离板料;板料经过冲压工艺能够形成角度的工序称为弯曲;能够根据冲模的形状,对板料进行加工使之称为空心的零件,以便进一步加工制造的工艺称为拉伸;而局部成形的工艺则是通过冲压工艺进行局部塑性的工序。
不锈钢钣金件加工是在其材料消耗不大的前提下,经过冲压制造出来的,其零件重量轻、刚度好,并且板料经过塑性变形之后,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得改进提升,从而使不锈钢钣金件强度有所提升。不锈钢钣金件加工具有比较不错的尺寸精度,其同模件尺寸均匀一致,有好的互换性。不需要进一步机械加工即可达到一般的装配和使用要求。
不锈钢钣金件加工在冲压过程中,由于材料的表面不受破坏,故有好的表面质量,外观光滑美观,这为表面喷漆、电镀、磷化及其他表面处理提供了方便条件。不锈钢钣金件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不锈钢钣金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或称压力加工),合称锻压。
不锈钢钣金件加工的设计原则
1、设计的不锈钢钣金件需要达到产品的使用与技术性能,并且还要容易组装和修配;
2、然后其需要有利于提升金属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材料的品种和规格,尽可能降低材料的消耗,在允许的情况下采用价格不算高廉的材料,尽可能使零件做到无废料及少废料;
3、接着是在设计的时候形状改成要简单,结构要正确,这样有利于简化模具的结构,简化工序的数量,也是用较少、比较简单的冲压工序来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并有利于冲压操作,便于组织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以提升劳动生产率。
4、设计的不锈钢钣金件,在能正常使用情况下,尽量使尺寸精度等级及表面粗糙度等级要求低一些,并有利于产品的互换,减少废品、确定产品质量稳定。设计的不锈钢钣金件,应有利于尽可能使用现有设备、工艺装备和工艺流程对其进行加工,并有利于冲压模具使用寿命的延长。